藏家須留意的 4 大轉變與策略|畫廊協會編輯整理
2025年4月,美國總統川普再度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,宣布全面提升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稅稅率。其中中國進口品高達30%、歐盟20%、其他地區10%,且首次將藝術品納入課稅範疇。此舉對以往享有免稅地位的國際藝術品交易帶來實質衝擊。
面對市場的快速變動,本協會彙整最新政策內容、產業觀察與專家分析,為藝術收藏家提供以下重點說明,以便因應未來收藏與交易決策。
一、關稅新政下的藝術市場變化
- 稅負浮動性明顯上升
原先大多屬於免稅的藝術品,現依原產地與媒材區分,將面臨10%至125%不等的關稅。以中國為原產地的油畫與攝影作品目前面臨最高稅率。 - 跨境購藏成本劇增
以一件價值50萬美元的中國藝術家作品為例,若從中國或香港進口至美國,實際成本可能因高額稅率而顯著上漲,購藏決策需更為審慎。 - 物流與通關程序更趨複雜
美國海關對於作品創作地與創作者國籍的證明要求更加嚴格,外包裝須標示明確產地,否則可能面臨扣關與延遲。 - 市場區域可能重組
高關稅導致歐洲與亞洲畫廊重新評估美國市場的經營效益,可能將參展重心轉往倫敦、日內瓦、香港等低稅或免稅城市。 - 文化交流與博覽影響浮現
美國重要藝術博覽會(如 Art Basel Miami、Frieze New York)恐因海外畫廊撤展而規模縮小,也使台灣藝術品進入美國市場之機會下降。

Frieze New York 2025. Photo Casey Kelbaugh. Courtesy Frieze and CKA
二、收藏家應特別關注的風險
- 報關風險與價格上升
若無確切產地證明或錯誤分類,恐遭補稅或行政罰金,對購藏成本造成不確定衝擊。 - 物流與保險開銷增加
倉儲與報關時間拉長,同時延伸了保險與運輸相關費用,特別是自由港期間的保險責任亦需事先評估。 - 市場信心逐漸內轉
面對跨境操作的潛在風險,不少國際藏家傾向將收藏策略轉向本地或區域性市場。 - 作品分類模糊帶來不確定性
部分複製類作品(如限量版攝影、陶瓷、現代設計家具)因歸類模糊,可能被認定為非原創品而課高稅。

Exhibitor List Announcement TNY25 photo by Julian Cassady
三、建議策略與實務應對
- 靈活運用臨時進口制度
如 ATA Carnet 或 TIB,可在參展後免稅復運,適用於短期展覽與博覽會情境。 - 優先採用自由港中轉儲放
日內瓦、新加坡與香港等地之自由港能暫緩進口時程,讓策略操作更具彈性。 - 尋求專業報關顧問支援
在報關分類、產地證明與文件準備等環節,建議與具有藝術品操作經驗之報關行與物流團隊合作。 - 關注政策進展時間點
目前美方政策尚存變數,2025年7月起是否調整仍屬未定,收藏家宜避免在此期間進行高額跨境交易 - 聚焦境內優質資源
收藏已在境內流通,具潛力與文化價值的作品,能有效降低政策與稅務風險,減少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。

The Geneva Free Port Image by Fred Merz made for The New York Times
四、台灣市場的觀察與前景
目前美國對台藝術品並未設專屬關稅政策,但若創作者或創作過程涉及中國等受制裁地區,依舊可能面臨相應關稅風險。對代理中國藝術家的台灣畫廊而言,應特別注意作品產地與創作背景之界定。
結語
台灣出口美國藝術品數量占比偏低,短期影響應有限,但川普關稅政策無疑為藝術品全球流通帶來挑戰,對收藏家而言,需更加注重作品來源、報關合規、物流管理與市場選擇。同時,此也為台灣藝術市場帶來反思與契機。面對國際市場變局,或許正是時候重新審視我們的定位與潛力。
本協會將持續彙整政策資訊,協助收藏家與畫廊共度此一關稅轉型時期。
參考資料來源
- Aurora Athena Art Market Report https://auroraathena.com/journal/insights/trumps-tariffs-art-market/
- TVBS新聞 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china/2870509
- 畫廊協會內部專家會議紀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