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點: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
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1號

日期:即日起至4月28日

時間:09:30 – 17:30(週一公休)

資料提供:國立歷史博物館 / 畫廊協會編輯整理

 

畫廊協會跟你一起看展覽,這次來到國立歷史博物館(史博館)看重新整建後的開館大展:《五月與東方-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》。這個展覽對史博館有著重大的意義,對台灣藝術發展也是有著既是承先啟後,同時又帶有浪漫熱血青春色彩的重要展覽!

《五月與東方-臺灣現代藝術運動的萌發》

 

展覽現場 – 觀眾參觀藝術家蕭勤作品

 

五月畫會和東方畫會,在當年可說是「潮流先鋒」,帶著年輕人的熱血,竟然推動了整個台灣藝術史的改變。1957年的5月和11月,它們分別舉辦了首次展覽,引爆了台灣的創作風向。這兩個畫會不僅是戰後台灣美術史的重要指標,更是「現代繪畫運動」的關鍵力量。

 

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於1955年,當時台灣經歷戰亂與變革,積極參與國際的「巴西聖保羅雙年展」,希望讓台灣在國際藝壇上大放異彩。當時的駐外使節們一直在提議,要以「新派繪畫」為主參展,成為五月畫會和東方畫會誕生的背景。

劉國松_〈子夜太陽Ⅲ〉_彩墨、紙本_139.7X375cm_1970

 

這是劉國松非常重要的一件作品,在全人類看著《阿波羅計畫》太空船升空的時空背景下,全人類看著太空人們跨越人類文明登陸星球。當時那種震撼與感受,他希望能夠用二維(平面)的繪畫技巧表現出時間與空間的遞嬗。因此這件作品可以感受到日不落,或者是永晝的概念,彷彿聯屏一樣的技法來呈現太陽在空中的景像。

 

1956年5月,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美術系的學生,在老師廖繼春的鼓勵下,舉辦了一場名為「四人畫展」的展覽。展覽結束後,他們決定組成了「五月畫會」,名字靈感來自法國的「五月沙龍」。成為之一的劉國松主張「現代水墨」,藉由結合抽象理念與中國繪畫精神,創造現代中國畫,引領了華人水墨創作的革命。

劉國松畫作〈荷的聯想〉_石版畫_71.7X53.5cm_1999

余光中詩作〈荷的聯想〉

 

余光中,以畫賦詩、以詩佐文。余光中在1954年與四位詩人共創「藍星詩社」。在五月與東方兩大畫會創立之時,他與席德進、楚戈透過文學的方式來支持他們對「現代繪畫」的探討。

 

同年底,李仲生畫室的學生們組成了「東方畫會」,隔年正式推出了首次展覽。成員蕭勤從西班牙引進了多位現代畫家的作品,並將成員的作品帶到歐洲展出,成為臺灣現代藝術和歐洲交流的早期案例。東方畫會堅持李仲生所強調的「非拘限於文人水墨」的「東方精神」,展現出多元的風貌。

李仲生_〈作品025〉_油彩、畫布_90.5X60cm_1978

 

林燕_〈老虎〉_版畫_90.7X61.2cm_1974

 

李仲生1950年代在台北市安東街開設畫室,教授前衛藝術,之後南下持續教學,被譽為:咖啡室中的傳道者。藝術家林燕也是東方畫會成員,已封筆,為了聯繫林燕,史博館也克服了許多困難,此件作品為史博館的典藏作品,留下來珍貴的歷史記憶。

 

這兩個畫會的影響力不僅止於當時,更是台灣美術史上的重要里程碑,這段故事雖然是半世紀的歷史了,但背後卻是一段熱血的青春回憶,也因為這兩個畫會影響了臺灣藝術創作的風格潮流,更是一段不可忽略的歷史。

史博館的巧妙安排,五月畫會是綠色的展牆,而東方畫會是磚紅色的展牆,在展示空間中也呈現了策展人與研究員眼中兩個畫會不同的調性。

© Copyright 2022.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. All rights reserved. Web design by FT.